兰文网 - 综合其他 - 羌笛在线阅读 - 第3章习字的纸

第3章习字的纸

    王炎,哦不,应当纠正一下,咱们的新蔡琰同学已然闪亮登场。经过一整夜的思索,她接受了现实,并且迅速察觉到了其中有利的一面。蔡琰这个名字,怎麽说都bjiejie蔡圭强些。要是在现代,「蔡圭」,听着像「菜gUi」,那不得被人笑掉大牙?老爹没什麽学识,这也不能全怪他,於是她决定宽宏大量地原谅他。

    实际上,最让蔡琰满意的是,无论是「蔡琰」还是「蔡昭姬」,她都毫无印象。历史上着名的nV子本就不多,姓蔡的更是少之又少。而在东汉、三国这段历史时期,蔡琰能想到姓蔡的,就只有蔡文姬了。起初她还有点担忧,如今算是放心了,她不是蔡文姬。如此一来,幸福人生不就拉开帷幕了?一个未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nV子,便能随心所yu地生活。头一回,她对陆判生出了几分感激之情。看来这辈子自己还是能过得顺顺利利的,平凡就是福啊。

    其实,除了蔡琰,所有人都知道蔡邕是个才子,而且是史上颇负盛名的才子。蔡琰只晓得他是个琴师,却不知他出身家学渊源的世家。蔡邕的六世祖蔡勳,年少时便师从名师。三十九岁时,他就着手正定儒家经本六经的文字。蔡邕认为,这些经籍因俗儒牵强附会,文字谬误诸多,为避免误後学,他奏请校正这些经文。得到皇帝诏允後,他亲自用朱砂书写於碑上,再命工匠镌刻,将石碑立於太学门外,共计46块,这些碑被称作《鸿都石经》,也叫《熹平石经》。当时,年轻的学子们都以这些石经为蓝本校正经书,每日前来观览摹写的人络绎不绝。由此可见,蔡邕那时不仅学识渊博,对自己的书法也是信心满满。